乍看書名,你會認為是個類似小熊維尼的童話中學。其實相逕甚遠。
這是一本天下文化最近出版的書,而我認為,不啻是對當前台灣的教育好好針砭了一番。
這是美國加州的一所明星中學,世界各地的家長不顧一切的將小孩送進來,只因為這裡有美好的願景(對家長而言?),SAT的高分以及一流的學府保證,是他們認為可以保障孩子一生的定心丸。但作者著墨的是一般人所未見之處,孩子努力不懈,是生存於夾縫中的無奈。取悅父母變成很重要的事。這裡的點滴,都在書中表露無遺,最讓我心酸的是那每個優秀孩子所透露出的無奈、無力、無法自我選擇的人生。
沒錯,也許在美國所有的中學生中,他們都是佼佼者,不論是學業或是其他方面,你都無法否認。但是他們承受的壓力,不知何謂「青春」的生活,也是一般孩子無法想像的。
這裡的孩子優異、懂得獨立思考、有著成熟個體所具備的條件。但是他們在面對父母時,卻仍舊是個孩子。他們無法有自我選擇,在現實的社會中,他們不能是藝術家、音樂家,必須成為醫師或是工程師。
我心酸。教育是什麼?這裡的老師都非常優秀,在課堂上啟發學生,引導他們發問,但是學生往往不願意冒險回答,深怕錯了就拿了一個永遠不想見到的成績:「B」教育不正是教導孩子獨立思考,勇於發問,跟對學習的熱誠嗎?然而這樣的初衷在一所以升學率高的學校中,卻也因為籠罩在第一名的壓力底下,而逐漸式微了。
美國的教師,在課堂上會試著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試著讓大家討論,容許跟老師不同的意見,反觀台灣呢?
大多數的學校老師,仍舊是有著教師與學生的階級想法,老師的想法不容侵犯,上課必須很安靜…等等我無法一一列數的各種奇怪模式。
至少維尼中學到處充滿著學習的聲音,而台灣的學校如何?只聽到追趕跑跳碰的嘻戲聲,上演在每一所學校的下課時間。鮮少一群學生與老師在討論一個時事與知識連結的問題。
那麼教育的問題到底出在哪呢?家長?教師?還是孩子身上?相信大家心裡會有個定論。
每個受過不當教育的孩子,終會成為家長。但「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觀念,仍然深植心中。即使你自己不喜歡的方式,也會硬加注在孩子的身上,包括打罵教育…等等。
為什麼我們逃不過現實的擠壓,為什麼不能讓孩子自由的選擇他的路呢?即使外面風風雨雨,但是他們會專注且高興的走著自己的人生,而不是在別人替他決定的人生道路上,鬱鬱而行,不是嗎?
太多優秀的孩子承受不了壓力而離開人世,太多父母吶喊哭泣的鏡頭在新聞中不斷上演,能不能不要再看到這樣的情景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