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e-learning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還能說什麼呢?讓我到孤狗上班吧!拜託!(跪)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I work for PVI, Taiwan.

喔,元太你紅了。

電子紙的發明,我想把它當成我prototype的一個初始構想。

敬請期待。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位爸爸,因為自己的女兒老是學不好這首詩,他利用了Goole Map來做的投影片,
web2.0來看學習教材的設計,結合了歷史地理的背景,讓古詩與現實的場景做了一個不錯的連結。

因此,教材設計也並非只是教學設計師或是誰的專利,只是看有沒有心罷了。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So, where am I
Where are you
What we should doHow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關於web2.0在企業上的應用,說明的很清楚,也很容易瞭解。
最近web2.0很ㄏㄤ,網路合作學習跟知識內容分享的概念也隱含在這些新科技的背後。
這一個
SlideShare的投影片分享網站,是我最近才發現的。
裡面可以找的很多你想要的投影片,有些是可以下載的。當然在使用上,你也可以選擇最近的投影片或是最新主題的下載。
果然是很方便呢。
我想應該有很多人需要,大家就自己去看看吧。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提到的s先生,長這樣。他說他想講一下關於web2.0的故事
那有想認識他的....不不,有想了解web2.0的人,請耐心觀賞,嘻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e-learning 2.0-how Web technologies are shaping education 這篇文章裡,概略地介紹了e-learning 2.0 的概念以及對於未來的一些預測。其實這個名詞,是stephen Downes發明的,作者認為e-learning 2.0 是:

The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e-learning has been to employ the use of a Vir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VLE), software that is often cumbersome and expensive - and which tends to be structured around courses, timetables, and testing. That is an approach that is too often driven by the needs of the institution rather than the individual learner. In contrast, e-learning 2.0  (as coined by Stephen Downes ) takes a 'small pieces, loosely joined' approach that combines the use of discrete but complementary tools and web services - such as blogs, wikis, and other social software - to support the creation of ad-hoc learning communities.

傳統的e-leaning,是憑藉著虛擬環境以及較為昂貴的軟體進行教學,而且傾向於較有結構的課程,這種學習動機通常是靠著團體的力量,而不是學習者本身的自我學習動機所引起的。但是呢,S先生他認為e-learning 2.0是將學習工具分成各個小塊,與web服務做互補。(比如我們正在使用的blogwiki,或是其他社會化的軟體)由這些東西來創造一個學習社群。

文中還有介紹許多blog的例子,以及Podcast (蘋果愛用者一定很知道)Podcast已經很常被使用在教育科技中:
Podcasting has become a popular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in part because it provides a way of pushing educational content to learners. For example, Stanford University has teamed up with Apple to create the Stanford iTunes University  - which provides a range of digital content (some closed and some publicly accessible) that students can subscribe to using Apple's iTunes software.
連史丹佛都有個iTines線上大學提供學習者學習呢。(話說我的蘋果裡只裝了一點點Podcast啊…)

文中還有介紹一個很有趣的小軟體是ReadWriteThink Printing Press,可以讓大家自己做出報紙、小冊子、DM之類的東西。 然後本文作者,也設計了一個專門為學習而建構的Elgg,使用者可以看到自己的blogrss、可以用一些keywords跟其他的人做聯結等等。有興趣的人,自己連結到Elgg去瞧瞧吧。

總之呢,e-learning 2.0使用了一些方便的平台,讓學習者可以簡單(有嗎?)地利用,當然有許多是結合著免費的服務,而諸如blog、、wiki等等也是一個方便將資源及想法做分享的地方。就硬體上來說,的確是比較容易及方便。

但是骨子裡,還不是一直進行team work thinking或是知識分享。雖然在其中我們會看到很多personal的東西,而比較少團隊小組學習的產出物,但是學習有時候是必須要包含一種結構及方法的…就像跟波波所小姐聊天也必須要有文獻先生做伴一樣。(天啊,什麼爛比喻啊。)

我個人是覺得,合作學習有其效果啦,比起個人的創作及分享來說,還是會得到一些你在個人經驗中,難以學到的東西。

(說來說去,還是離不開波波所小姐是嗎?)

科技只是學習的工具,讓我們能更便利的學習。然而有更多學習的意涵、所要傳達深層的訊息,需要有一群人來腦力雞蛋一下什麼的。對吧?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給對教育科技有興趣的人參考

2006年台灣教育及傳播學會年會將於12月16日在台北舉行
有興趣的人可以參考以下的網站

http://creativemedia.yzu.edu.tw/taect2006/

同時也可以去點選入選的論文, 看看目前數位學習的議題

--------------------我是分隔線---------------------------

看了一下學生組入選論文的內容,大致上的重點仍放在中小學的網路學習,並且主要類別仍在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製作與應用這方面。
不知是主辦單位較為中意這個領域或是這個領域的投稿量較大呢?
一般組的入選篇數不多,但各領域較為平均分佈。對於科技融入教學的實用面及理論面,都有提及到。
不過具有創意的題目,好像比較少一些,也許是往後的研究者可以關注的點吧,還有,跟成人相關學習的研究,
還是少的可憐,如果有的話,還是以教師為主的議題,這,往後就要靠親愛的年輕研究學者了。(嗯,我指的就是
年輕學者,不是年輕學生)。


總之,不能參加其實是一個氣。十六號嘛,很會選日子嘛。(怒)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