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情 書

陳情訴求:
一、敦請 貴委員會商請教育部將國立中正大學列入「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頂尖大學名單之中。
二、「5年500億邁向頂尖大學計畫」國立中正大學補助經費至少應等同此次補助經費最少學校之金額,即最少應受補助新台幣每年3億元。

陳情理由:
陳情理由一:本校各項指標均排名全國前10名並優於獲補助學校
依據教育部公布之「17校93學年度學校之各項指標數據彙整表」(如附件一),本校各項重要指標具體表現,均分別優於此次獲補助的若干學校:助理教授以上師資比例全國第一,優於此次所有獲補助學校;在國際學術論文發表數方面排名第10,優於台科大、元智及政大;助理教授以上每師平均論文數排名第10,優於中興、元智及政大;平均論文引用率排名第10,優於台科大、元智及政大;在學校規模方面,本校教師總計438人,排名第10,超過陽明、台科大及元智;本校學生總計10,063人,排名第8,超過中央、陽明、長庚、台科大及元智。(詳見附件二)

陳情理由二:本校研提計畫書過程嚴謹、符合教育部徵求計畫書之要求
教育部評審意見中,指摘本校所提出之「台灣人文與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係將校內人、社教師原有的系所拼湊起來,再冠上『台灣』二字,倉促成形。該中心內容龐雜而不相干,更與世界一流毫無銜接」。按:本校原先所提之初審構想書,共提三個頂尖研究中心,分別是代表人文領域的「南台灣人文社會研究中心」、代表社會領域的「犯罪研究中心」、以及代表理工的「介觀流體科學與超精密模具及成型研究中心」。但在本(94)年10月12日各校與部分評審委員及教育部邀請的專家的意見交換說明會中,與會專家建議本校將計畫予以整合,以不超過兩件計畫為原則。為尊重評審委員及專家的意見,本校乃召集人文、社會教師數十位密集開會,歷數個月之努力,將兩項計畫予以整合。其間經歷無數次之討論,所謂「倉促拼湊」之說,實令本校參與計畫書撰寫的同仁從專業上所無法接受。(本校申請計畫書如附件三)

陳情理由三:教育部對未補助「介觀流體科學與超精密模具及成型研究中心」未提任何說明,違反學術慣例
本校在複審計畫書所提之另一研究中心「介觀流體科學與超精密模具及成型研究中心」,在整個評審過程中,竟然未獲隻字片語的回應。按:依照學術慣例,一件研究計畫未獲補助或學術論文未獲接受發表,一定有充分的理由的說明。但教育部所做的評審卻對該計畫無任何的評論,可見評審之草率。即使教育部再三強調「評審嚴謹」云云,豈能杜悠悠之口。

陳情理由四:教育部審查意見普遍負面,但結果獨薄本校
即便本校所提之計畫書確有不足之處,但觀乎評審對已獲補助學校計畫書的評語,同樣處處負面(教育部審查意見摘要如附件四)。例如獲「一流大學」補助的台灣大學,「全球化研究中心僅將校內現有的商管與政治拼湊而成,內容規劃不明」(與對本校的評語何其相似!);另一家同樣獲「一流大學」補助的成功大學,其所獲之評語竟然是:「所提九個領域中,部分非屬成大優勢、或內容空洞、或基礎薄弱、不適合發展為頂尖中心」。其他獲「頂尖大學」補助的各校,所獲之評語也多半並不出色(如附件五)。若謂這些學校都容許有改進的空間而獲補助,何以獨薄中正大學?

陳情理由五:本校對加強人才培育提出整體規劃未獲重視
教育部在其徵求計畫書中以極為顯著的篇幅強調人才培養的重要;在8月14日由李遠哲院長所召集的溝通會議中,結論同樣是要求進入初審的各校加強人才的培育(座談會內容摘要如附件六)。對此,本校在計畫書中再三以已經落實或正在推動的方案對此國家長遠發展極關重要的議題做出回應。且在今年教育部對各校的評鑑當中,在「國立一組」中,本校在「學生訓輔」項目中獲評為「較佳」的學校(如附件七)。反之,在此次頂尖大學計畫中,評審在這方面對於台灣大學的評語是:「如何培養具有專業素養的人才,尚無具體措施」、「對人才培養應再提出更具體的方案」。難不成是「黃鐘毀棄、瓦釜雷鳴」之謂歟?!

陳情理由六:教育部評審標準前後不一,數據凌亂錯誤
針對本校質疑何以未符教育部申請資格要項--論文發表最低門檻的學校獲補助?教育部後續對媒體的說明中,答以所依據的為國科會所提供之資料,而非以國際公認最具公信力的ISI(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美國科學資訊所,設立於1958年,起初主要提供科技文獻,後來逐漸擴展到人文社會科學文獻服務,為全世界最大的資訊服務機構之一)為準,且論文數係以SSCI、SCI、EI合計而成。國科會究竟提供哪些資料,本校無法得知,但就ISI的實用性而論,在民國 92 年教育部對各大學的評比,就是以ISI為基礎。教育部何以昨是而今非?而將EI合併計入論文篇數,更是荒謬!蓋在EI中的論文幾乎全部在SCI當中,學術界豈容這樣重複計算,魚目混珠?(各校SCI與EI重複率分析表如附件八)。教育部審查公平性盡失,如何對進入初審的17所大學有所交代???


陳情理由七:教育部便宜行事,未遵守貴院決議之經費分配原則
教育部在本計畫評審過程中,對於補助學校(或中心)的數目舉棋不定。宣稱為回應貴院在5月30日附帶決議,將原來之「補助研究中心至多 10 所」改為「至少 10 所」。但最後公布結果,除兩所「一流大學」不計,仍然僅補助 10 所頂尖研究中心(如附件九)。更為可議者,經費公佈之後,忽然「剩下兩億」,且其用途的說法一夕數變。可謂便宜行事、自食其言。

陳情理由八:本校優秀教師未大量流失
教育部指摘本校「優秀教師大量流失」,作為不予補助的理由之一,此點更屬「欲加之罪,何患無辭」。首先,本校教師離職率約為 7%,僅在機構人力流動的正常範圍。而離校的原因有個人生涯規劃、配偶就業、子女就學等。但若有所謂「人才流失」,則他校的挖角係為主因。教育部前此的各項大型補助方案,包括91年推動研究型大學整合計畫、教學卓越計畫及此次的頂尖大學計畫,共逾130億的經費補助已經漏掉中正(如附件十),此次獲補助的學校已經揚言將對教師「加薪百分之五十到百分之一百」,準備再進行更大規模挖角行動。這樣的挖角行動,對於台灣整體學術水平、產業技術、國家競爭力究竟有何助益,應請教育部進一步說明。

陳請理由九:教育部未考量本校在均衡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地位
當年由李前總統登輝於76年2月17日召開國立中正大學籌備委員會第一次會議,開宗明義即表示:「政府籌設國立中正大學,具有均衡地區高等教育發展的意義」,在各界民意代表、地方仕紳的努力爭取之下,選定民雄作為中正大學校區。16年來,中正大學在歷任校長及教職員工胼手胝足的努力之下,在一片蠻荒的蔗田中,開墾成為一座巍峨的黌宮,成為雲嘉地區的學術重鎮。歷經幾次爭取都無法獲得教育部經費補助,經費不足將導致人才流失的惡性循環,體質再好的學校都會撐不下去,將使中正大學的發展出現嚴重危機,也使過去政府挹注的經費付諸流水,教育部應正視此問題將導致嚴重的後果。

陳情理由十:本校近年來協助教育部推動各項重要業務未獲肯定
本校近年來,協助教育部推動各項重要業務不遺餘力,例如「大學彙辦中心」、「全國大學博覽會、研究所博覽會」、「全國大學運動會」等,本校無不身先士卒,奮勇當先,而且成績斐然,贏得各界的讚譽(詳見附件十一)。當教育部在徵求承辦這些攸關公益的活動時,所謂「一流」、「頂尖」的學校,無不避之唯恐不及,現在爭取經費,卻反而攘臂爭先,而教育部竟也特加青睞,敢問世間公理何在?

據此,本校敦請 貴會商請教育部考量本校所提之訴求,將本校納入「頂尖大學」的名單之中,並給予相應的經費補助。

謹陳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


陳情人:國立中正大學
代表人:羅仁權
地址:嘉義縣民雄鄉大學路168號

中 華 民 國 94 年 10 月 31 日

--------------------------------------------------------------------------------------------

這該怎麼說呢?對於這個將來屬於我的大學,是不是真的那麼頂尖啊。-_-
原來這個事件還沒落幕,真傷腦筋啊。
其實,應該在乎學生本身頂不頂尖吧,以我們來說,好像應該先重視
自己到底有多少料,充實自己。
其餘外在的東西啊,留給那些大人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wanrone07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